簡介:1945年,抗日戰(zhàn)爭剛剛結束,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直接支持下,將幾十萬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運往東北。黨中央為建立人民空軍,從延安派一批干部到東北。到了東北牡丹江后,他們立即籌備建立航空學校。惟一的機務隊長趙航因負重傷還留在醫(yī)院。新從國民黨起義過來的飛行教員蔡杰飛,望著眼前的廢墟和剛從陸軍調來、文化水平不高的學員,心里感到失望。以飛行大隊長劉凱為首的一批干部,在政委黃平的堅強領導下,信心十足,決心在廢墟上建起第一所航空學校。他們不顧嚴寒,在瓦礫堆上修筑校舍,填平機場,搜集破舊的航空器材,修復從日寇手中繳獲來的破飛機。學員們以無比堅強的毅力,攻下文化堡壘,闖過理論關。正要試飛的時候,僅有的一架初級教練機摔壞,汽油存量越來越少。于是,在越過初、中級教練機直飛高級教練機的訓練方法上,用酒精代替汽油的大膽創(chuàng)舉上,人們展開了辯論。這時,敵人向我解放軍大舉進攻,學員求戰(zhàn)心切,有人要求離開學校回到陸軍。這樣更堅定了干部們建立航空學校的決心。春暖花開,學員們第一次上了天,進行了一次“感覺飛行”。敵人妄想把人民空軍扼死在搖籃里,派大批飛機進行偷襲,炸毀油庫。學員林小剛奮不顧身,在搶救汽油的烈火中犧牲了。敵人的陰謀落空了,人們的斗志越戰(zhàn)越強。有嚴重守舊思想的蔡杰飛看到人們的英勇行為,從中受到教育。學員們憑著敢想敢做的精神,在嚴酷的戰(zhàn)爭環(huán)境里,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,沖破重重難關,終于把第一座航空學校建立起來了,把一群沒有念過幾天書、但久經(jīng)戰(zhàn)爭考驗的革命戰(zhàn)士培養(yǎng)成優(yōu)秀的航空員,為人民空軍的建設打下了基礎,為“今后正式建立空軍培養(yǎng)了一批種子”。